快盈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模拟人心肺复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CP)是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具有空气传播及接触传播的特点。Wang等发现,NCP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从无明显症状到危及生命,其中重型及危重型可引起低氧血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心肌损伤等,具备多个引发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尽管心肺复苏(CPR)已被证实为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命的关键必备技术,但医务人员在具有高度传染风险的心理压力和穿着三级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的CPR过程势必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复苏的效率。NCP是传染性较强的乙类传染病,具有较强的空气传播及接触传播的特性,被感染了风险增加。医务人员在NCP情况下进行CPR或气管插管的过程有气溶胶的产生,更加大了感染风险。本研究以NCP患者为模拟场景,研究发现在此情景下,CPR的效率明显下降。

YJ/CPR680 大屏幕液晶彩显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CPR680
考虑原因如下:①厚重防护装备导致判断意识状态的过程延长,判断脉搏及呼吸的难度加大;②体力消耗巨大导致胸外按压质量下降;③对人工通气的意愿及方式存在分歧导致有效通气率降低,而且高级气道的建立相对较晚;④由于视线模糊和行动迟缓导致除颤指令与实际除颤之间时间延长,也导致胸外按压中止时间较长;⑤护士开通静脉输液及给予抢救用药难度加大;⑥特殊的生物安全要求下,床旁检测难以开展,导致化验的结果相对滞后,给心跳骤停原因的客观判断带来不便。2015年AHACPR指南提出早期识别及预防心跳骤停是院内CPR生存链的第一环节,本研究发现,对有心跳骤停风险的患者,尽早给予心电监护及不间断实时视频观察,一旦发现意识改变,尽早启动院内CPR流程,立即组织抢救,可明显缩短早期识别心跳骤停所需的时间。由于个人防护的原因判断颈动脉脉搏和呼吸的环节难度较大,本研究建议为有心跳骤停风险的患者提前标记颈动脉搏动点位置,有助于快速精准判断颈动脉搏动,缩短评估呼吸和脉搏的时间。在胸外按压的环节,黄征发现机械按压效果不劣于人工按压,本研究采用了增加组员及尽早使用胸外按压机的策略,发现使用胸外按压装置后胸外按压的质量明显提升,尤其是按压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按压质量。本研究中高级气道的建立由麻醉科实施完成,在早期同时呼叫麻醉科,能够保证麻醉科医师有足够的穿戴防护时间,可视喉镜也有助于气管插管的顺利进行,部分患者可给与肌松剂。需要注意的是建立高级气道之前应给与带有一次性气体过滤阀的球囊面罩给与人工通气;体外非同步电除颤方面,尽管现有普通场景下研究表明使用除颤手柄还是除颤电极片在首次除颤及第二次除颤孰优孰劣的问题上尚无定论,但本研究发现在NCP情景下使用自黏式除颤电极片可明显降低除颤准备时间,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同时减少了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的频次,降低了接触传播的风险。本研究静脉通路时间的缩短得益于采取骨髓腔和外周静脉同时进行的开通输液技术,择优使用,明显加快了静脉通路的开通速度。史晓朋等研究亦证实发现骨内通路能加快静脉开通的速度,同时Nolan等研究也证实骨髓腔通路与静脉通路对ROSC的治疗无显着差异,对于30天生存的长期预后或出院时的神经学预后亦无差异;在分析心跳骤停病因的过程中,建议与检验部门沟通,对CPR患者血气,心肌酶等加急检查合理分配,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增加床旁快速监测项目,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本研究还存在局限性:本研究为模拟情景下对CPR新策略的尝试,尽管在模拟培训中有明显效果,但仍与临床实际有差别,具体使用时仍应在不违背CPR原则下因地制宜;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对象对新策略的接受程度难免存在差异,给研究带来一定的影响,可通过扩大样本量及增加培训的力度的方式降低影响;高级生命支持也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对ACLS研究较少,也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总之,与普通情景相比,NCP情景下医护人员对模拟人施行CPR的效率下降明显,表现为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延长,有效按压或通气百分比下降;通过对CPR策略的适当的修改,在NCP情景下医护人员对模拟人施行CPR效率明显得到提高,各环节使用时间缩短,有效按压或通气百分比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