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盈ⅴ

幼儿静脉穿刺模型

高级儿童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高级儿童手臂静脉穿刺训练模型

高级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高级婴儿手臂静脉穿刺模型

 

高级婴儿全身静脉穿刺模型
↓点击下图了解产品详情↓

高级婴儿全身静脉穿刺训练模型

静脉采血是儿科诊治过程中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股静脉采血在临床患儿中较为实用,其主要方式有垂直穿刺法和斜角穿刺法,但关于这两种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效果比较的资料较少。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的关键是准确的定位、正确的穿刺手法及见到回血后的固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型婴幼儿在人群中的比例增大,其皮下脂肪比非肥胖型婴幼儿厚,不易触摸到股动脉搏动点,对该人群的采血技术要求更高。患儿取仰卧位,两腿分开呈蛙腿状,暴露穿刺侧腹股沟区,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与身体纵轴成45°,垫高臀部使腹股沟展平,小腿弯曲与大腿成90°,另一腿伸直。用手指触摸到股动脉搏动点是垂直穿刺法确定穿刺点进行定位的关键,该方法在距离上容易有误差,对穿刺成功率有直接影响。同时,肥胖型婴幼儿皮下脂肪较厚,股动脉不易摸到,且易与操作者指节末端脉搏搏动相混淆,对穿刺成功率也有影响。45°斜角穿刺法是根据股动脉解剖位置的体表投影,应用目测法确定穿刺点进行定位,可去除用手指触摸股动脉搏动点及定位点与进针点距离而发生的偏差。从表2可见45°斜角穿刺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垂直穿刺法高,故45°斜角穿刺法对穿刺点的定位优于垂直穿刺法。垂直穿刺时针头进入血管与之形成点对点的关系,穿刺采血针(7号注射针)的针尖斜面长0.30cm。表1可见婴幼儿股静脉内径在0.30cm左右,年龄较小的婴幼儿股静脉内径小于0.30cm。垂直穿刺法一方面易导致股静脉后壁损伤致穿刺部位出现淤青、皮下血肿,另一方面针尖斜面只有部分在股静脉内,抽吸时容易导致红细胞破碎,造成不同程度的标本溶血。45°斜角穿刺法的优点:(1)针头进入血管与之形成点对线的关系,针尖斜面全部置于股静脉内,采血时血流通畅,能够保证一次性采集到充足血量,降低血液标本的溶血率和凝血率。表4可见血标本合格率为100.00%。(2)斜角穿刺损伤股静脉后壁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且穿刺对人体形成的创口不在同一水平上,拔针后创口闭合快,减轻了对股静脉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表3可见穿刺部位淤青、皮下血肿发生率低。本研究发现,45°斜角穿刺法穿刺面比垂直穿刺法大,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垂直穿刺法。垂直穿刺法穿刺时针头进入组织部分短,操作者抽吸时因右手是悬空操作、无支撑点,易使针头滑出血管或针头退出皮肤,导致采血失败。45°斜角穿刺法穿刺时,采血针是沿着股静脉走向由浅入深进入血管,针梗在皮下及血管内的部分较多,易于固定、不易滑出,且穿刺手法类似于外周静脉穿刺手法,易学、易掌握,因而45°斜角穿刺法在采血针固定、操作手法掌握方面优于垂直穿刺法。综上所述,45°斜角穿刺法在穿刺点定位、穿刺面范围、采血针固定、操作手法掌握方面明显优于垂直穿刺法,故对肥胖型婴幼儿采用45°斜角穿刺法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能够提高穿刺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降低血液标本的溶血和凝血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